很久以前看到“赢在中国”栏目里有我的前boss钱江,今天又看到了这个名字,随即跟踪搜索了一下,感慨良多啊。
03年底国庆前,刚大三,手头奇缺钱,随即着手找活干。偶然的机会发现师兄mono再内部bbs上发文找人,壮了下胆子,看了看对方的网站,就去了。说实话当时没怎么看明白,SNS这个概念也是刚出来不久,heiyou那会儿刚起来,东西挺乱的,真不知道是干啥的。
当天去就去办公室,见了Mono,和大老板田范江。俩人都是清华计算机系的师兄,非常和蔼,友善,在我表达了不太会那些技术之后,都让我试试学学,说我肯定没问题,让我对这个公司好感倍加。面试主要是他们谈了谈SNS的构想,以及来上班的一些细节,我没资历,就坐那听啊听。
去上班了,很拼命的干活,希望不辜负期望。我以前的性格就是拿人钱财,给人拼命,所以国庆7点在大哥老家沧州闭关,闭到第6天扛不住了,病倒了。。。那时候还仰仗大哥跟我一起功课难题,现在想起来,这段经历非常宝贵。在Heiyou上班,最羡慕的就是老板的本事。三剑客都是同学,什么沃顿商学院,麦肯锡,埃森哲,副总裁,乱七八糟的头衔太多了,而且都以战养战,外面做咨询,内部搞创业。期间还见过一个海外回来的股东,也是牛烘烘的,所以当时都没怎么觉得自己幸运,能受这些人的指点,光羡慕去了。。。
现在入了职场,又想起他们的一些处事手段,真的很厉害。
04年底做了个手术,之后就离开公司了,现在想起来,一是人事变动,我的上司mono走了;二是自己也没了拼劲,懒惰了;三是公司换主营业务了,改百合网了。没有看到百合的发展,非常遗憾,但见证了一个创业公司怎么熬初期,特别是几个经验丰富的大老板,受益匪浅。
手术之后还没休息够,mono师兄的老婆介绍我去另一家创业公司Feedsky做技术负责人。那时候心里有点底了,趾高气昂就去了。见到了一群自称草根的人,吕总,邢总和我打交道最多,给我印象最深刻。他们虽然没有无敌的文凭头衔,可有一种独特的社会经验。当时公司刚租好办公室,连具体想干啥都没很清楚,不停地想创意,我负责做国外网站的研究,然后和他们讨论,然后做有中国特色的山寨模型。Feedsky我只呆了不到10个月,当时要出国,而Feedsky的风投始终未到,权衡之下,就舍弃了。Feedsky对我很好,当初让老婆陪着上班,估计也是首创吧。没我之后,他们又到处找牛人,构架,公司最后也有很了不起的成就,细节我也不清楚了,人走茶凉的事。在Feedsky学的东西,主要是技术上的,很多事亲自动手,还有一些管理小屁的错误,都是那时候悟到的。 吕欣欣是非技术的技术爱好者,每天都想用新技术,想着公司以技术为核心,网上看看采访他的稿子,他都多次提到。我感觉这个还是一个市场策略,国内就兴这一口子,其实在和草根对立的“精英”眼里,web2.0和技术牛也没啥关系,牛的做算法,得图灵奖,写操作系统内核去了。。。
两家创业公司,两种风格,共同点有:
- 一分钱掰开用 (民宅,请大妈做饭,找学生兼职)
- 专注品牌,干活拼命 (每次加班吕总必在)
- 创新而非走老路子 (百合的婚介,独创)
还有很多总结不出来,只能在德明泰上轨道之后碰上了,试着套一套了。感受最深的就是觉得当初不应该光干事,还应该看人家怎么干事的。大哥、猴子去过heiyou一段时间,cg去过feedsky一段时间,不知道你们学到了什么。
德明泰经过最近3个月的发展,通过几个软件项目磨合,已经基本完善了软件工厂所需要的规章制度,之后就是几位牛人带领小屁做项目,攒经验了。公司把软件服务作为定位,是在没有金点子的情况下走传统的路线完善自我,在自我完善中慢慢自主研发,做强靠实力,做大还是靠创新吧。
-------------------------------------------------------------
百合:
几个月后,开始有很多人打听这个网站“是谁在做”。百合网飞速的发展,让风险投资商们没有料到,于是纷纷找上门来。就在三人身上只剩1000块钱的时候,终于有风险投资商决定投钱。仅几个月时间,境遇天壤之别!三人感慨良多,“心情很激动,明白了所谓‘天道酬勤’。投资者也是看中你的团队是不是有勇往直前的决心。再有就是证明了我们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辞职创业是正确的,开始决定不去融资也是正确的。” 拿到了钱,三人换了一幢商住两用公寓办公。钱是有了,他们却又遇到了招不来人的尴尬。很多应聘者一听他们是婚恋交友网站都认为是骗人的,他们跟人家说拿到了200万美元的风投,可人家一来面试,看到他们的办公环境,便说什么也不肯来上班了。通过朋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田范江总算聘请了一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我面试那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特意选在了外面的咖啡厅,可人家第一天来上班原本是来辞职的,却没想到,我们热情的招呼使得他最终没有说出口来,就这样留了下来。”
在资金和人才的双重助力之下,百合网很快就拥有了100万的注册用户,VC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势,先前冷眼看百合网的那些VC们纷纷找上门来,劝说田范江再融一笔资金。“我们并不想继续融资稀释自己的股份,第一笔200万美元我们只花了很小的一部分,因为一直自己打工创业,养成了很多省钱的习惯,200万美元足够我们运营很长的时间。”但还是有一个VC说动了他们,对方说:“不要看风险资金进入时稀释了多少自己的股份,关键要看退出时你所拥有的股份的价值。有人肯投钱,就应该先拿着,因为你永远也预测不了未来会发生什么。有了这些钱,至少是发展的保证。” 此时的百合网员工都像上了发条那样拼命工作,加班是常事,创业的氛围感染着所有员工。那位VC约田范江晚上8点多在百合网的办公地点见面,当他故意11点多赶到的时候,还有一半的员工在工作。这种创业团队的精神坚定了VC一定投钱给百合网的决心。就这样,被风险投资商追着,第二次融资,他们拿到了900万美元。
爱情猎头拿到第二笔资金后,百合网的发展势如破竹,注册用户一跃达到500万。公司的规模也开始快速扩张,从7、8人迅速扩张到70多人。田范江现在回头想想,觉得那钱拿得还是有点早了,“拿到钱有好有坏,快速的扩张冲淡了我们刚刚建立的创业公司文化,几乎每周五下午我们都会召开新人见面会,发展太快,有的时候我们还顾不上加固公司的文化。” 这仅是一个小小的阻力,田范江很快控制了扩张的速度,他希望每一步都稳扎稳打。在公司发展进入轨道后,钱江选择了离开公司管理团队,去开创新的事业,“我们当年未雨绸缪建立的完善退出机制在这个时候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钱江顺利地退出,但他依旧是公司的大股东,依旧关注着百合网的成长。”百合“三剑客”的时代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结束,而是从内部的三角稳定支撑,转换到内外结合的三角稳定支撑。在一步步稳扎稳打中,百合网的盈利模式也逐渐清晰。一开始,百合网的盈利方式主要集中在无线增值业务和少许广告,然而无限增值业务很容易受到政策的影响,十分不稳定,田范江觉得应该改变盈利的模式,然而改变却并非易事。
3 comments:
Great Article
C# Training in Chennai | C# Online Training | ASP.NET Training in Chennai
C# Training in Chennai | Dot Net Training in Chennai | Dot Net Training in Chennai
Great Article
IEEE Projects for Engineering Students
Final Year Projects for CSE
Great Article
IEEE Final Year Projects for CSE
IEEE Project Centers in Chennai
Post a Comment